用户名:
密码:
新闻
视频
当前位置:广西热线 > 安徽藏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;工笔画成为书画市场人气王

安徽藏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;工笔画成为书画市场人气王
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 2015-11-16 21:05
编辑:李编   我要投搞

  工笔画拍卖,天价不断涌现

  安徽藏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鉴定专家说,在古代板块,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,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工笔画作就在市 场上大热。2000年,他的《苹野秋鸣》在香港佳士得以1764.5万港元拍出;2005年,其《秋林群鹿图》在香港佳士得以2028万港元拍出,刷新个 人作品成交纪录;直到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,其作品《纯惠皇贵妃朝服像》以1.1亿元的天价成交。据介绍,不少古代工笔画家的作品表现 不俗。2007年,仇英巨幅作品《赤壁图》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7952万元刷新当年中国绘画艺术品拍卖纪录;2010年,其画作《浮峦暖翠图》卷,北京翰 海春拍中再次拍出7280万元的高价。被场内资金热捧的其他古代工笔画家还有李公麟、赵麟、赵左、陈洪绶、蒋廷锡等。作为市场当代艺术家,张大千的工笔画作品,经常拍出天价。中国嘉德2013年春 拍会上,张大千1944年创作的《红拂女》拍出7130万元人民币。2014年,在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秋季拍卖会上,其工笔人物巅峰之作《惊才绝艳》再次 拍出天价,以6620万港元成交。

  受资金追捧,工笔画快速走红

  安徽藏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鉴定专家经调查说,由于工笔画创作周期长,艺术家数量不多,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也比较少。与写意画相比,其成交率和成 交高都普遍比较高,同一位画家,其工笔画的价格至少在写意画价格的5倍以上。鉴定专家还说在秦国工笔作为早期绘画的主要形态,早在唐宋时 期就已经走向鼎盛。与写意画不同,工笔画更多关注细节,注重写实,使用其精微的手法,获取形、神的完美统一。到了明清时期,画家把生宣纸运用纯熟,加之社 会新思潮和文人画的出现,以自我个性张扬为主导的写意画才登上历史舞台,与工笔画分庭抗礼。近现代,油画被引进国内后,亦同样对工笔画的地位形成冲击。不过,进入20世纪后,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,工笔画以其缤纷夺目的色彩和精致典雅的笔法,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品种,走向了复兴之路。

  工笔画收藏,请留一份清醒

  安徽藏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鉴定专家提示,这里边问题比较复杂,归根到底就是一些大资本介入后违反市场规律办事。而一些新入场的买家,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审美能 力,混淆了作品价格与其学术价值、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,给了一些卖家投机获利的机会。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新工笔作品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格,高得离 谱,甚至超过了齐白石作品的价格,这有违常理。这位收藏家建议,工笔画收藏,一定要留一份清醒。

编辑:李编

请进入“广西热线”发表评论>> [新用户注意!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]